跳至正文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

评论

  • 作者认为的进步应该是指在经济发展的阶段里,老人拥有更多财富,从而拥有更多选择。

这实际上代表着一种极大的进步,老年人的选择显著增加。

  • 作者的逻辑思路好清晰啊,从老人提到岳母的母亲和祖父,然后提出两种老人的生活方式,进而提出老而独立生活是社会的进步,最后再问出独立生活中丧失独立能力怎么办。
  • 生存矩形化是指原本5岁小孩的人口应该多于年龄大的人,但如今50岁和5岁小孩人口相当,这样的人口结构会带来复杂的人口问题,是人类迄今为止没有遇见过的问题。
  • 年老以后能做的事情很有限,照顾另一半承载了一部分自我价值。

他并不觉得这份责任是一个负担。随着他个人生活的内容变窄,照顾贝拉的能力成了他的自我价值来源。

  • 看到不知道差点哭出来,面对衰老和死亡人是那么无助。

我问他,如果右耳听力再次丧失,或者发生类似的灾难,他怎么办。他说不知道。

  • 无能为力的难过真的是能把我戳融化

一旦衰老导致衰弱,似乎就没人可以活得快乐。

  • 辅助生活的概念其实不是多么先进,只是给了老人自尊。大多福利院养老院都是流程化的安排行程和时间,老人们去适应养老院的习惯。看了书,我想象中的辅助生活是我自己生活,但是有公共的外卖小哥,护士,之类的。
  • 没有考虑到死亡将近的时候,活在未来的时候,马斯洛模型是起作用的。但当意识到死亡是活着的一部分的时候,马斯洛模型是失效的,人只是想活在当下。
  • 年老之后独立和安全是对立的
  • 存在主义认为存在本身就没有意义,死亡是活着的一部分,也本身便没有意义。荒诞主义又认为说寻求意义的人生本是广泛的…
    有点跑偏书中的主题,但联想到了记一笔。

唯一让死亡并非毫无意义的途径,就是把自己视为某种更大的事物的一部分:家庭、社区、社会。

  • 从社会机器运作的角度来说,这样做真的很合理,就是太缺乏人性了。

在非洲,一旦人老了,不能干活了,人们就会把他扔到丛林里,给野兽吃掉。

  • 接受临终治疗的家庭在患者离世后抑郁症都能降低!

摘抄

  1. 在人近黄昏之时,所需的不仅仅是医药,还有生活——有意义的生活,在当时情形下尽可能丰富和充分的生活。
  2. 即使到了高年资阶段,他依然认为医学中最大的困惑还是不确定性。病人因为无法确诊而惶恐不安,医生因为不能确诊而左右为难,医疗费用因为不确定性的探究而节节攀升,社会舆论因为不确定性而质疑医学的科学性。
  3. 电脑仪以20%的优势击败资深专家。几乎在所有的竞赛中,电脑要么与人类战平,要么胜过人类。或许数码医疗的前景是水火不容,不是相辅相成。
  4. 在他看来,医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在容量和复杂程度上已经大大超出了个体所能承载的极限,根本就没人能全部掌握并理解这些知识。结果,医生和科学家们的分工越来越细微、越来越专业化。如果我无法处理13600种疾病,那好,也许50种我可以应付得来——或者至少有一种疾病是我主攻的。
  5. 医生变成了一位专家,关心的只是自己专业范围之内的事,而医学能否让整个医疗系统更好地造福人类这一层次的问题,渐渐不在我们的考虑范畴之内。
  6. 对于每个接受脾脏摘除手术的病人来说,疫苗必须打,因为疫苗会帮助对抗侵犯人体的三种病菌。外科医生以为ICU医生会打,ICU医生以为初级护理师会打,而初级护理师以为外科医生已经打过了,大家都忘了。
  7. 事实证明,救治失败并不是医学的无能,而是对生命进程的尊重。
  8. 应该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对此,大多数人缺少清晰的观念,而只是把命运交由医学、技术和陌生人来掌控。
  9. 到那一天,生的愉悦与死的坦然都将成为生命圆满的标志。
  10. 历史的发展轨迹非常清楚:一旦人们拥有告别传统生活方式的足够的资源和机会,他们就会义无反顾地拥抱新生活。
  11. 有趣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人似乎并不特别为孩子的离开而难过。历史学家发现,在工业化时代,老年人大多没有经济上的困难,他们并不为独自生活而难过。相反,随着经济的发展,财产权模式也发生了改变。子女离家去外地找寻机会,那些长寿的父母发现他们可以卖掉土地而无须把土地传给孩子。工资上涨和退休金制度使得越来越多的老人得以积攒存款和财富,从而使他们能够在经济上安排好自己的老年生活,无须一直劳作到死。
  12. 20世纪初,65岁以上的美国人中,60%与一个孩子同住;而到了60年代,这个数字已经下降到25%;到1975年,则已只有15%。这个趋势席卷世界。年过80的欧洲人只有10%与子女同住,大约一半的人完全独居,没有伴侣。
  13. 与其说老年人丧失了传统的地位和控制权,不如说他们分享了新的地位和控制权。现代化并没有降低老年人的地位,而只是降低了家庭的地位。
  14. 当独立、自助的生活不能再维持时,我们该怎么办?
  15. 现在,世界上多数地方人们的平均寿命已经超过了80岁,所以可以说,我们已经是怪物,我们的寿命远远超出了给定的时间。当我们研究衰老时,我们试图理解的并不是自然的过程,而是非自然的过程。
  16. 医生的工作是维护病人的生命质量。这包含两层意思:尽可能免除疾病的困扰,以及维持足够的活力及能力去积极生活。
  17. 我们体内的最后一个备用系统失灵之前,医学护理可以决定这条道路是猛然下降,还是舒展平缓地下降,使我们可以更长久地保持至关重要的生活能力。
  18. 它要求我们每个人思考我们生活中不可以治愈的情况——我们将面对的不可避免的衰老,以便作出一些必要的小小改变来重塑衰老。在长生不老的幻觉大行其道的情况下,老年病学医生要求我们承认自己会衰老,这个举动很不讨巧。
  19. 我已无法一边想事情,一边穿衣服,同时确定衣服已经完全穿好。
  20. 他并不觉得这份责任是一个负担。随着他个人生活的内容变窄,照顾贝拉的能力成了他的自我价值来源。
  21. “老年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一场屠杀。”
  22. 人们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掌控自己的生活。但是,最终所有的丧失会累积到一个点
  23. 她需要的远远超出了他能给予的。
  24. 疗养院的创办从来不是为了帮助人们面对高龄的依赖问题,而是为了给医院腾床位。
  25. 我们一半的人都会在此度过一年以上生命的地方从来就不是真正为我们修建的。
  26. 老了但对生活的要求不能仅仅是安全
  27. 在我们衰老脆弱、不再有能力保护自己的时候,如何使生活存在价值。
  28. 我们想象不出,在我们衰老、脆弱、没人帮助就无法生活的情况下,还可能有什么更好的选择。我们想不出更好的方案。
  29. 一旦衰老导致衰弱,似乎就没人可以活得快乐。
  30. 人生的动力并不是恒定的,而是随着时间的变化,以与马斯洛经典的层次理论并不十分吻合的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31. 如果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从在意实现、拥有和得到转而懂得欣赏日常生活的愉快和亲密关系,如果我们发现这更具满足感,那么,为什么我们要等这么久才去做?为什么我们要等到老了才去做?生活是一种技能。老年的平静和智慧是在时间历程中实现的。
  32. 我们如何使用时间可能取决于我们觉得自己还有多少时间。
  33. 但随着你的视野收缩,当你开始觉得未来是有限的、不确定的时候,你的关注点开始转向此时此地,放在了日常生活的愉悦和最亲近的人身上。
  34. 当“生命的脆弱性凸显出来”时,人们的日常生活目标和动机会彻底改变。
  35. 既能保证隐私又能提供充分服务的机构允许衰弱的老年人留住下来。
  36. 他是不是瘦了,是不是忘了吃药了,或者是不是摔倒了;而不是他是不是孤独。
  37. 辅助生活机构不是为老年人修建的,而是为他们的子女修建的。实际上,决定老年人住哪里的是儿女,这从养老院的销售方式就看得出来。
  38. 我们希望给予我们关心的人的许多东西,是我们自己强烈拒绝的,因为它们影响我们的自我感受。
  39. 我们的老年人过着一种受控制、受监督的机构化的生活。这是医学为不可医治的问题设计的解决办法,一种能保证安全,但是没有他们所关心的内容的生活。
  40. 疗养院的三大瘟疫:厌倦感、孤独感和无助感。
  41. 文化是共享习惯和期望的总和。
  42. 针对厌倦感,生物会体现出自发性;针对孤独感,生物能提供陪伴;针对无助感,生物会提供照顾其他生命的机会。
  43. 他们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可能遭遇死亡。但这也引出了一个艰难的问题:什么时候应该努力医治,什么时候应该放弃治疗?
  44. 最终,死亡还是不期而至,却没有几个人懂得什么时候停止治疗最为理想。
  45. 问题不是我们如何能够承担这个系统的开支,而是怎样建立一个系统,能够在人们生命终结之时,帮助他们实现其最重要的愿望。
  46. 普通医疗的目标是延长生命。为了有机会获得未来时间,现在,我们要牺牲你的生存质量——通过手术、化疗、把你送到监护室。而善终服务是让护士、医生、牧师以及社工帮助致命疾病患者在当下享有可能的最充分的生活
  47. 善终服务试图提供一种死亡方式的新范式。虽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接受其主张,但是,那些接受的人在为我们这个时代展现一种死亡艺术。
  48. 只有不去努力活得更长,才能够活得更长。
  49. 你不是在决定他们是需要A治疗方案还是B治疗方案,而是想努力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对他们来说,什么最重要
  50. 洛克认为,如果不是为了满足所爱的人的希望,2/3的病人宁愿放弃他们不想做的治疗。
  51. 全球10个增长最快的经济体有5个在非洲。
  52. 80岁以上的老人有一半在医院里过世,而80岁以下的人群中,在医院离世的比例甚至更高。
  53. 一个国家的医疗发展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国家极度贫困,因为得不到专业诊断和治疗,大多数人在家中亡故。第二个阶段,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提高,更多的资源使得医疗得到更广泛的提供,患病的时候,人们求助于卫生保健系统。在生命行将结束的时候,他们往往在医院逝世,而不是在家中终了。第三个阶段,国家的收入攀升到最高的水平,即便罹患疾病,人们也有能力关心生命质量,居家离世的比例又增加了。
  54. 要在人的必死性方面谋求共识,并以生命尊严和保持有意义生活作为生存追求,医患双方都面临着学习的任务,
  55. 愿望是反复无常的。
  56. 在某个时刻,医生需要帮病人权衡他们更大的目标,甚至质疑他们,让他们重新思考其考虑失当的优先选项和信念。这种做法不仅是正确的,而且也是必需的。
  57. 癌症致死的方式有很多种,逐渐夺去吃饭能力是其中之一。
  58. 我们三个人加起来总共有120年的行医经验,但是这对我们仍然是一个谜。而结果对我们是一次教育。
  59. 然后她问:“你想用哪一家殡仪馆?”她的问题让我十分震惊——我们真的在谈这个话题吗?看到她坦然的表情,我又觉得安心,这对她原本就是很正常、普通的事情。他毫不犹豫地说:“耶格斯。”我一下意识到,他一直在考虑这件事。我父亲很平静,而我母亲则很震惊——这超出了她预期的轨道。
  60. 把今天过到最好、而不是为了未来牺牲现在
  61. 对于故事而言,结局是最重要的。
  62. 善终不是好死而是好好活到终点
  63. 们在对待病人和老人方面最残酷的失败,是没有认识到,除了安全和长寿,他们还有优先考虑事项;建构个人故事的机会是维持人生意义的根本;通过改变每个人生命最后阶段的可能性这一方式,我们有机会重塑我们的养老机构、我们的文化和我们的对话。
  64. 一个人的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也就是做决定的责任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的时候。
  65. 结尾不仅仅是对死者重要,也许,对于留下的人,甚至更重要

读后总结

救治失败并不是医学的无能,而是对生命进程的尊重,医学改变了死亡体验却又无法改变死亡的结局。大多数人都是将临终前命运交由医学、技术和陌生人来掌控,现代医疗对临终的病人更关心的是能不能无痛苦、舒适的走完最后的旅程,并没有关心临终者在世最后一程的生活质量。

书中讨论了两类情况,一类是丧失自理能力的老人,一类是现代医疗确信大限将至的人。

衰老

作者痛批评了大部分医疗院的模式,每天固定时间叫老人们起床穿衣洗漱吃饭,像蹲监狱一样的人生。在年迈,生活无法完全自理的时候,老人依然希望有尊严的活着,通过给与老人个性的选择权和尽职的保护是作者观察到优秀的疗养院和辅助生活给出的答案。

在疗养院模式下老人们是住进了监狱,听从监狱的一切安排,没有自我没有生活,而疗养院的人可能还认为给出了足够多的“自我”。但作者提出的模式更像是老人们住进了有护理的合租房,老人们想几点起便几点起,意志和个性是可以被保留的,想出去看电影或者爬山都是被允许的,只是需要陪护。

大限将至

25%的医疗保险费用花在5%生命处于最后一年的病人身上,最终死亡还是不期而至,没有几个人懂得什么时候停止治疗。

研究表明因为不治之症而在监护室度过生命的最后日子,完全是一种错误。善终护理是一个看似来反常,但实际更合理的选项。标准医疗的目标是延长生命,为未来争取时间,会牺牲生存质量;善终服务并不关注生命的长短,而是帮助患者在当下享受最充分的生活。

最后举出了自己父亲癌症的例子,真实又令人动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Table of Contents

目录